在当下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期,氢气以其清洁、高效的特性,作为一种能源载体,正逐步被人们所关注。

氢·科普 | 探索制氢之路: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01

为什么氢气备受关注?

主要原因是它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1)零碳排放

氢气在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只会生成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相比化石燃料,这是一个巨大的环境优势,特别是考虑到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
(2)高能量密度

氢气的能量密度很高,单位质量能量是汽油的三倍。因此,氢气可以用作高效燃料,尤其适合航运、航空等需要高能量密度的应用场景。
(3)可再生能源存储

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生成,尤其是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这使氢气成为一种重要的储能介质,帮助平衡能源供应与需求,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性大的情况下。
(4)广泛的应用场景

氢气不仅可以用作燃料,还在工业、化工、冶金等领域有广泛用途,如钢铁脱碳、氨气生产等。氢能的推广能够显著减少这些传统行业的碳足迹。
(5)政策和市场推动

各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氢气在未来能源系统中的潜力,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氢能的发展,比如补贴、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再加上投资机构和企业的加速投入,氢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02

常见氢气的种类

(1)灰氢

工艺:主要通过天然气蒸汽甲烷重整(SMR)或煤炭气化制得。SMR是最常用的工艺,通过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
成本:约为8-16元/千克。成本较低,因为化石燃料原料较为便宜,且技术成熟。
碳排放:此过程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是氢气生产中碳足迹最高的一种。
(2)蓝氢

工艺:同样依赖化石燃料(如天然气),但在灰氢的基础上增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艺,以减少碳排放。
成本:约为16-24元/千克。增加的CCUS技术使生产成本略高于灰氢,但仍低于绿氢。
碳排放:显著低于灰氢,由于CCUS的应用,碳排放可减少到原来的30%-50%。
(3)绿氢

工艺:通过电解水制氢,以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为电力来源。常见工艺为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和碱性电解槽。
成本:约为24-45元/千克,取决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电解效率和设备投资。由于电力是主要成本因素,若电力成本下降或可再生能源普及,绿氢成本也会下降。
碳排放:几乎为零,生产过程没有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是最清洁的氢气形式。
03

绿氢技术的挑战

绿氢是最清洁的氢气来源,但其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有多种应对措施和发展方向:
(1)高生产成本

挑战:绿氢生产主要依赖电解水工艺,而电解所需的电力成本是生产成本中的最大部分。目前,可再生能源虽然成本在下降,但与化石燃料相比仍有差距,这导致绿氢成本居高不下,通常比灰氢和蓝氢高出数倍。
应对措施:
规模化发展:随着绿氢生产规模的增加,电解槽设备的制造成本和运营成本有望下降,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电解技术改进:开发更高效的电解水技术,如固态氧化物电解(SOE)和改进的质子交换膜(PEM)技术,以提高制氢效率并降低成本。

 

降低可再生电力成本:通过增加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推进绿电储能和配电技术,以降低绿电价格。

(2)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

挑战:绿氢依赖于可再生能源,而风能、太阳能发电易受气候条件影响,造成供电不稳定,影响电解水制氢的持续性和效率。
应对措施:
 
储能系统开发:利用电池或其他储能系统来平衡发电波动,使电解水过程得以稳定运行。

 

灵活负荷管理:结合需求侧响应技术,调整绿氢生产设备的运行时段,以适应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

 

混合能源供电:将绿氢生产与核电等稳定电力来源结合,或通过多种可再生能源组合,减少单一能源波动的影响。

(3)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挑战:绿氢产业需要从生产、储存、运输到分配的全套基础设施支持。目前氢气管道、储罐等设施缺乏,且大规模储氢和长距离运输成本较高。
应对措施:
 
集中式与分布式发展结合:在有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区域集中生产绿氢,或在用氢需求高的区域分布式生产氢气,以减少运输成本。

 

储氢技术创新:开发更高效的储氢方式,如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氨储氢、固态储氢等,提升氢气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加速基础设施投资:通过政策激励和政府支持,吸引公共和私人资本投入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氢能供应链。

(4)政策和标准不完善

挑战:氢气的生产、运输和应用尚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和政策支持,不利于氢能市场化发展和跨国合作,尤其是对绿氢的认证及激励机制不足。
应对措施:
 
政策激励:鼓励政府制定碳税、碳补贴、可再生能源补贴等政策,推动企业投资绿氢生产。

 

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氢能组织合作,推动氢能标准化,明确绿氢的生产和认证标准,为氢能贸易创造条件。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氢能政策协调,特别是绿氢的跨国供应链和市场协同,形成全球氢能网络。

氢·科普 | 探索制氢之路: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04

绿氢未来发展方向

(1)规模化生产和成本降低

大型电解设施:建设大规模电解水制氢设施,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这包括建设数百兆瓦至吉瓦级的电解槽系统,以降低每千克氢气的生产成本。
电解效率提升:提高电解槽的效率,通过先进催化剂、材料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电解电耗,减少能源成本。
绿电供应成本下降: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光伏、风电的发电成本持续下降,这将为绿氢生产提供低成本的电力来源,进一步降低绿氢成本。
(2)区域性氢能枢纽与生态圈建设

本地化生产与消费:在可再生能源丰富或氢气需求高的区域(如沿海地区、工业园区等)建立氢能枢纽,减少运输需求,实现氢气的本地生产和使用。
跨国氢气运输与贸易:打造区域性氢能枢纽,并建立跨国氢气供应链,将绿氢从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中东、澳大利亚)输送到需求较大的市场(如欧洲、日本),推动绿氢的国际贸易。
构建氢能生态系统:结合生产、储存、运输、分配等环节,形成绿色氢能生态圈,以便推动不同领域对绿氢的应用。
(3)新型储运技术发展

高效储运技术:开发并推广液态氢、氨、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等先进储运技术,以便大规模、长距离运输,降低运输成本。
高压氢储存和管道运输:升级储氢罐、输氢管道等设施,提高储运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支持跨国长途输送,并解决现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4)应用场景多样化

工业脱碳:推进绿氢在钢铁、化工、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应用,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帮助这些行业实现脱碳。
交通运输:在重型卡车、长途客运、船舶和航空领域推广燃料电池技术,开发绿氢作为高效的交通燃料。特别是在电池无法高效应用的领域,绿氢具有较高优势。
电力储能与电网稳定:在风能、太阳能发电充足但需求不足时,通过电解水制氢储能,将绿氢作为一种长周期、季节性储能方式,帮助电网平衡波动的可再生能源供电。
(5)政策和市场激励

政府支持和激励:出台税收减免、补贴、碳信用交易等政策激励,加速绿氢技术的市场推广。通过碳税、绿色认证、绿氢采购激励等政策,降低绿氢使用的门槛。
碳中和目标驱动:随着各国逐渐明确碳中和目标,推动氢能成为长期清洁能源方案之一。碳排放量减少、碳价格上升将逐步增加对绿氢的需求。
国际标准化和合作:制定绿氢的国际标准,统一制氢认证和绿色标签,并推动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促进氢能技术和应用的全球协调发展。
(6)技术研发与创新

电解槽技术进步:大力投资质子交换膜(PEM)、碱性电解槽、固态氧化物电解槽(SOEC)等先进技术,推动其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以适应不同的绿氢应用需求。
催化剂与材料创新: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减少电解槽使用贵金属(如铂、铱)的依赖,提高电解效率。
智能管理与数字化: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优化绿氢生产和管理,使绿氢生产与可再生电力供给更加高效地结合,降低生产的能源消耗。
氢·科普 | 探索制氢之路: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05

小结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制氢技术将朝着更加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总之,制氢技术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让我们共同期待制氢技术的不断创兴和进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力量。

撰稿:天际氢能电解槽设计工程师 邬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Hydrizon 天际氢能):氢·科普 | 探索制氢之路:开启清洁能源新时代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预测,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达3715万吨,2050年达9690万吨。有分析认为,电解水制氢将逐步作为中国氢能供应的主体,在氢能供给结构的占比将在2040、2050年分别达到45%、70%。 因此,在“双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项目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促进行业信息流通,艾邦建有制氢产业交流群,聚焦氢气生产、碱水/PEM电解槽(隔膜、极板、催化剂、极框、密封垫片等)、PPS、质子交换膜、钛金属、镍网等产业链上下游,设备,材料,配件等配套资源,欢迎大家加入

作者 808,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