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燃料电池汽车网 2024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FCVC 2024)于6月4-6日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出席大会并演讲。他表示,捷氢科技现在是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出货量全国首位,2023年市占率全国第二,秉持商用车并举应用策略其中搭载乘用车市占率95%,上海城市群示范应用搭载车型最多!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兵兵出席大会并演讲
以下是演讲内容实录:
卢兵兵: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纵横推进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现在氢能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可以发现有150个国家作出了碳中和的承诺,其中有50多个国家制定了氢能发展战略和氢能的技术路线图,另外有30多个国家它开展了氢能产业整个布局,目前全球范围内,整个政府的补贴,逐渐向行业上游也就是制氢端这边去加码,很多具有条件的国家像是中东,非洲也在发挥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推动绿氢的出口和发展,现在2023年全球绿氢产能比2022年增长了将近200%。
在国内,中国氢能产业的商业化推动现在日趋增强,大家可以看到,在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下面,国家制定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整个策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可以看到,把氢能新材料等作为前沿新兴产业,目前各个政府也更大力度推动氢能的发展,另外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3月份制定了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2021年到2035,有了这个宏观的发展战略以外,我们各级政府都在制定各个省市的发展策略,国家能源局也在推动新能源整个工作落地,出具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去年3月份我们发布了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参与,像是山东已经制定了氢能高速公路免费,另外四川他们也逐步逐步在推进,前几天鄂尔多斯宣布了氢能燃电汽车高速公路的免费,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区都制定了氢能可以在非化工区进行制取,也就是说可以大大降低了氢能的运输成本。
目前,氢能在交通储能和工业领域渗透率不断在提高,大家可以看到,占大多数的是燃料电池半挂的牵引车同比增长75%,氢能燃料电池在两轮车,船舶,轨道,以及无人机等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发电储能项目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目前已经有总共93个项目在建设过程当中,项目规模达到将近20兆瓦,参与的企业数达到48个,覆盖省份23个,钢铁行业快速推进氢冶金项目。
另外,甲醇尤其是绿色甲醇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绿色甲醇项目和在建的总共有11项,产能达到将近37万吨每年,到2030年预计总的产能将超过2500万吨,上海也在有条不紊的配套绿色甲醇。另外,以氢作为载体的氨,也有一些项目在开展,已经披露的绿氨产能达到6000万吨每年,目前整个行业其实也碰到了一些瓶颈,其实说白了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要买得起,另一方面要用得起,整个产业正在从示范应用阶段,向商业化阶段去探索,从市场商业模式竞争力和应用场景成熟度来说,都在发生变化,像是市场本来有政策驱动,现在逐步有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同时越来越多参与者也在布局和谋划海外出口,商业模式由本来简单的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也需要有更多参与者共同进行生态圈的建设,要面向多场景的提供解决方案,也要更多考虑加氢站和氢的来源。
另外一个产品的竞争力除了产品性能可靠安全以外也要更多考虑我们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成本和整个硬件的购置成本,另外应用场景除了交通领域以外,正常的道路车辆还有非道路车辆,还有像发电储能等项目也在不断的尝试和推进。技术成熟度,除了验证整个技术的可行性和产业链的健全以外,整个商业化应用也更多的关注整个商业的可行性,也就是整个经济性怎么样,所以说后续对整个产业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降本增效,来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们国内现在已经建成燃料电池加氢站有473座,在建的加氢站270座,大家可以看到从广东和山东是数量比较多的分布比较密集的。另外,燃料电池汽车现在主要还是分布在我们东部沿海地区,同时可以看到有一个可喜的现象,销量占比从27%上升到了34%,其中像是济南,潍坊,武汉,长春,济宁,徐州,成都等非示范城市,增速明显,最近可以看到很多报道像是四川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加快氢能产业发展的措施,四川和成都现在也不是示范城市群,但是整个发力的力度还是很大的,政策力度也是非常大。
那怎么样能够我们从纵向和横向对产业进行有效的推进,我们提议两个方向,纵向也就是整个产业化的打造和健全,横向就是商业化应用的推广,纵向方面我们怎么样推出高功率密度的电堆,怎么实现高效率,高可靠,高耐久的燃料电池系统,要提高整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需要有自主化的燃料电池产业链另外从商业化方面,怎么样能够有成本竞争力能源的供应链,横向如果要让汽车得到广泛有效的使用,那我们加氢站的布局,必须高效,车和站要进行有效的衔接,另外就是整个氢能的法律法规标准要跟批量的商业化应用所匹配,整个场景怎么做到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燃料电池体系以及生态圈的参与者,要把握好五个好,把握好国家利好政策,联合好行业伙伴,攻克好核心技术,选择好应用场景,另外要拓展好盈利模式。
捷氢科技我们是拥有纵向一体化的自主的技术研发体系,我们有自制的膜电极,自制的电堆,自制的系统,同时也可以基于合作伙伴氢瓶进行储氢系统的集成,另外具有丰富的电堆集成能力,系统集成能力,还有自主的软件设计和控制能力。面对不同的应用需求,我们提供的车规级、高性能高可靠产品,可以满足多元化的产品需求,现在产品的功率覆盖从1.5千瓦到270千瓦,产品覆盖从道路车辆到非车用场景,还有P4L 90千瓦可以覆盖乘用车,卡车,轻卡以及公交。
另外,我们为了未来更多的高速公路的场景打造了PCX,发电方面也有1.5千瓦的小功率的系统,以及标准化的打造了100千瓦,300千瓦,以及一兆瓦的固定式发电产品。在我们的展厅已经产出PCX,额定功率230千瓦,峰值功率270千瓦,额定效率48.2%,通过功率提升不仅可以降低燃料电池能耗,提高它的经济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效率。
通过和下游商用车合作伙伴的合作已经有了更成熟的商用车的应用以及技术集成开发体系,我们为不同商用车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有车规级的氢安全开发评估以及系统验证,覆盖氢整个使用的加注使用应急处理的整个环节,另外充分利用AI的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不同场景下最优的整个动力系统输出和燃油方案,通过这几年的努力,现在具备在燃油车同等场景下的竞争优势,可以满足实况零下45度的环境下运行,满足三千米海拔下的使用场景。
不断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落地的同时,乘用车也是一个领域,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推出产品,去提升乘用车方面的燃料电池技术进步,为将来乘用车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这几年总共开发了三款车,第一款2019年大通的MIFA氢这是全球首款MPV低氢耗是1.18kg每一百千米,2022年我们推出了基于燃料电池整车架构的SUV,续航可以达到八百公里,氢耗低于0.8每百公里,在北京的车展我们推出了就是氢和电增程式的模式,这是首款氢电增程式混动架构,我们不再有里程焦虑,真正实现了零碳零排放。
在整个研发和生产过程当中,也包括产品测试过程当中,需要有完整的测试的硬件软件标准规范和人员队伍,通过这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有形成了从性能测试,耐久测试,可靠测试的完整的测试体系,整个测试范围可以覆盖材料,零部件,短堆,长堆系统,有三百多套测试设备,可以覆盖零下50度和五千米的海拔,有70多项的测试标准,同时上海工厂也是获得了上海市智能工厂的认证,订单可以快速响应,制造过程透明,质量全过程追溯,生产效率极大提高,产品交付周期短,覆盖了智能的生产制造,智能设备管理。
另外,整个的技术上量产的高速双面制图技术,还有卷对卷的膜电极技术,还有高精准的自动堆叠技术还有快速测试技术,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水平,这样的话可以在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我们将来在规模量产情况下,不断降低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从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电堆的国产化,以及电堆零部件国产化,还有研发设备测试设备都在大力的推动国产化,目前除了核心原材料现在小批量应用以外其他国产化,都在大规模的应用。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捷氢科技现在是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出货量全国首位,2023年市占率全国第二,秉持商用车并举应用策略其中搭载乘用车市占率95%,上海城市群示范应用搭载车型最多,占比最高,应用场景最广。这是整个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像是客运场景,有城市网约车用于个人用车和商用接待,轻型载具有两轮车可以用于共享租赁,快速物流,外卖配送和个人出行。
另外,物流场景既有城市配送这个方面有城市物流冷链配送还有低温配送,重载运输方面,这些车型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矿山,港口以及我们整车和零部件的物流,还有很多专业化设施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尝试,就像专用车型方面,车型现在应用于渣土车和市政环卫车,工程机械方面叉车,拖车都有了尝试和应用。另外,热电联供和固定式发电方面,有内蒙古的项目,也有正在进行当中的广州的微电网示范工程,还有海外新加坡的项目,还有格力园区的数据中心的发电项目等等这些都对未来燃料电池的应用拓展了更大范围和方向。
捷氢科技将携手合作伙伴,以多维度资源整合促进技术进步和生态闭环,以多产业链打通助力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以多场景商业示范促进规模增长和成本下降,谢谢大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网MRHN.CN特别报道)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氢燃料电池汽车网):卢兵兵:捷氢科技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出货量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