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的发展历史

一、碱性电解水技术发展历史

AEL电解水的历史很长,下面用简单的时间轴来说明电解技术的演变过程:

Paets van Troostwijk和Deimann已经演示了用静电发生器分解水。然而,只有在1800年Volta创造的第一个强大的电池,也就是伏打柱,才有可能以一种有针对性的方式使用电解。

 

1820年,法拉第在他1834年才发表的科学著作中,首次提到了电解水的原理。

1900年,施密特发明了第一台工业电解槽。仅仅两年后,就有400台电解设备投入使用。由于对氨的高需求,电解在1920年至1930年间蓬勃发展。在加拿大和挪威建立了装机容量为100兆瓦的工厂,主要使用水力发电作为动力源。

 

1924年,Noeggenrath获得了第一台压力电解槽的专利,其压力电解槽可达100 bar。

 

1925年,雷尼的发现对电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检测了电极中催化剂的活性,并使用了细粒镍。通过将金属镍和金属硅结合起来,然后用氢氧化钠浸出硅,它能够创造一个巨大的活性催化剂表面。

 

1927年,一项专利描述了铝作为硅的替代品。镍基电极仍然是碱性电解(AEL)的基本催化剂。

 

1939年,单个电解槽的产氢速度首次达到10,000 Nm3/h。

 

1948年,E.A. Zdansky推出了第一台高压工业电解槽。由于系统的效率受工作温度的强烈影响,抗腐蚀材料被开发出来,并于1950年在120°C的AEL环境中成功地进行了测试。

 

1951年,Lurgi使用了Lonza的技术,并首次设计了30 bar的压力电解槽(StatOilHydro)。

 

在Winsel和Justi于1954年提交了他们的Raney镍专利后,Raney镍在1957年被认可用于碱性电解槽(AEL)。

雷尼镍被一种据说可以提高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的金属基体包围着。新的Raney镍催化剂降低了过电压,并将工作温度降低到80°C。

 

1967年,Costa和Grimes提出了电极排列的零间隙几何结构,目的是通过减小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来降低电池电阻。

 

小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碱电解已经准备好投入市场。商用AEL系统目前已在模块化生产,性能范围为1-1000 Nm³/h。这相当于每个模块消耗5.0 kW-5 MW的电力。几个电解模块并联连接,以获得更大的产氢能力。埃及阿斯旺大坝建成了最大的(无压)AEL电解水工厂,产量为156兆瓦(相当于33,000 Nm³/h);秘鲁库斯科建成了最大的加压电解槽厂,容量为22兆瓦(相当于4700 Nm³/h)。题外话:以此数据来看宝丰目前还不算是全球最大的?

 

二、PEM发展历史

双子座太空计划(1962-1966)和随后的阿波罗计划开启了电解研究的新篇章: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发展的副产品PEM电解(PEMEL)的发展。

首先,磺化聚苯乙烯被用作电解质,然后是杜邦公司(Dupont)的Nafion,一种全氟磺酸,它在潮湿时显示出自发相分离。

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大量的开发工作已经投入到PEMEL中,导致兆瓦级别甚至范围更大的模块开始示范应用(例如,西门子在美因茨能源公园约2.1 MW每个模块)。

 

三、高温蒸汽电解技术发展历史

与AEL和PEMEL相比,高温蒸汽电解技术(HTEL)的发展滞后了一步。

近年来,许多欧盟的项目(如RelHy、Hi2H2、GrInHy等),以及清华大学(CN)、KIER (KR)、九州大学(JP)、美国能源部(DOE)的核能计划(Nuclear Hydrogen Initiative)等的INET活动,都提高了HTEL的技术成熟度水平。第一批兆瓦级系统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建成。在欧洲,Sunfire GmbH(德国德累斯顿)和SOLIDpower S.p.a(意大利、瑞士)走在HTEL商业化的前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氢眼所见):电解水制氢电解槽的发展历史

大家好,艾邦氢能源技术网(www.htech360.com)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主要分享氢燃料电池堆(双极板,质子膜,扩散层,密封胶,催化剂等),储氢罐(碳纤维,环氧树脂,固化剂,缠绕设备,内层塑料及其成型设备,储氢罐,车载供氢系统,阀门),制氢,加氢,氢燃料汽车动力系统等相关的设备,材料,配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同时分享相关企业信息。欢迎大家识别二维码,并通过公众号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和通讯录。 艾邦氢能产业链通讯录,目前有2200人加入,如亿华通、清极能源、氢蓝时代、雄韬、氢牛、氢璞、爱德曼、氢晨、喜马拉雅、明天氢能、康明斯、新源动力、巴拉德、现代汽车、神力科技、中船712等等,可以按照标签筛选,请点击下方关键词试试 资料下载: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20)》预测,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达3715万吨,2050年达9690万吨。有分析认为,电解水制氢将逐步作为中国氢能供应的主体,在氢能供给结构的占比将在2040、2050年分别达到45%、70%。 因此,在“双碳”背景下,电解水制氢项目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促进行业信息流通,艾邦建有制氢产业交流群,聚焦氢气生产、碱水/PEM电解槽(隔膜、极板、催化剂、极框、密封垫片等)、PPS、质子交换膜、钛金属、镍网等产业链上下游,设备,材料,配件等配套资源,欢迎大家加入

作者 ab,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