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央企业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体系,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煤电基础保障水平,持续加大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关注丨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年开年以来,以中国能建、中国石油、中国华电、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东方电气、国家电投、中国船舶、中国中冶、中国钢研、中国一汽等为代表的央企进一步加大氢能布局。


央企在能源行业中持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在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看来,首先是央企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维护了经济安全。另外是推动能源供给转型升级以及实现双碳目标,在这一进程中,央企的主力军角色符合其定位。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认为,新能源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础,能源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央企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央企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也是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具体体现。


朱昌明进一步解释道,央企在深化推进能源革命中要把握好“三个作用”的关系和功能,才能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一是安全支撑是底线,央企要发挥在油气、煤炭、矿产、核能资源开发和电力供应保障方面的基础作用,当好能源领域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加强对能源的保障和控制,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增强重要能源的托底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科技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决定着安全支撑和产业控制作用的发挥,没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安全支撑和产业控制就无从谈起。能源革命首先是科技革命,央企也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要在能源革命中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以科技创新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


三是产业控制是主线,能源产业是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央企能否实现对能源产业的控制,决定了能源产业的韧性和安全性。


产业最新进展情况


我国高度重视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2020年9月,我国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示范应用支持政策。2021年8月和12月,我国分两批先后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城市群,以及河南、河北城市群启动示范工作。2022年3月,我国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对氢能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国资委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加大氢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加快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培育多元氢能应用生态,通过创新驱动、基础支撑、示范引领、需求牵引,支撑构建完整的氢能供应链和产业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开始入局并持续发力,对巩固和引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制氢方面: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在化石能源制氢及应用方面优势突出。

储运方面:国家电投、中国建材等在部分车用储氢容器的材料、技术、装备处于示范阶段,中国石化纯氢管道输送技术趋于成熟。

加氢站方面:中国石化累计发展加氢站98座,国内网络占有率超30%,成为全球拥有、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企业;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国机集团均已完成压缩机、加氢机等关键设备研发。

到205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产业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全国将进入氢能社会。

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420座,加氢站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初步构建了涵盖制备、储运、加注等较为完善的氢能供给体系。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三峡集团等中央企业在氢能基础设施领域持续发力,中国石化积极推动加氢站建设,并启动了我国首个纯氢长输管道项目“西氢东送”输氢管道示范工程,旨在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及交通用氢。


中央企业布局情况


在能源结构转型大背景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央企业纷纷布局氢能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上游制氢、中游储氢、下游用氢的发展格局。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97家央企中已开展氢能相关业务或布局的达到45家,占央企总数的46%,涉及业务涵盖氢气制取、装备制造、基础设施、燃料电池等,以及工程建设、检测认证、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已成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上游产业链,传统能源企业是碳排放大户,面临较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一方面需要持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碳排放,另一方面也需要发展和应用低碳清洁能源。目前,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为代表的企业,正积极布局氢能供给体系,推动加氢站建设。其中,中国石化是国内能源巨头,上下游产业配套完善,具有制氢能力、网络渠道、终端应用、资金实力等多方面优势,已经对氢能产业进行了系统布局,既有廉价的氢气来源,也可以依托遍布全国的加油站网络建设油氢合建站,是我国发展氢能产业中央企业中的典型代表。  


在中游产业链,以国家电投、东方电气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积极布局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国家电投已实现催化剂、碳纸、质子交换膜、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氢腾”品牌燃料电池已实现批量生产和示范应用。东方电气集团掌握了膜电极、电堆、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氢能制、储、加、用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能力,并在成都市打造了东方氢能产业园区。


在下游产业链,以中国一汽、东风公司、长安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积极布局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研发生产。2023年1—11月,中国一汽和东风公司分别销售燃料电池汽车225辆和247辆,大部分为燃料电池汽车商用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一汽和东风公司也在加大燃料电池乘用车推广力度,其中红旗H5、东风氢舟等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已经开展小批量上路示范运行。长安汽车近年来也加大燃料电池汽车布局力度,其深蓝SL03于2022年正式上市,共推出了纯电版、增程版、氢燃料电池版3种不同动力版本车型,其中氢燃料电池版续航里程为700公里。


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市场起步阶段,应用场景还不丰富,仍面临核心技术不够先进、氢能体系不够完善、政策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和传统燃油车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我国在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经济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以及燃料电池寿命、可靠性、低温适应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产业基础仍相对薄弱,产品一致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和提升。此外,70兆帕碳纤维缠绕塑料内胆气瓶(Ⅳ型瓶)、大容量氢气压缩机、70兆帕加氢枪、管阀件等相比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还普遍面临“加氢焦虑”,加氢不方便、用氢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凸显。氢气制备储运、加氢站建设运营成本仍较高,氢气终端售价也普遍较高,部分城市群氢气价格仍高于60元/公斤(不含补贴),且加氢站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此外,大部分地方仍将氢能作为危化品而非能源管理,加氢站建设仍面临用地及建设审批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难题,部分已经建成的加氢站由于手续不全等问题难以实现对外运营。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还是以短途运输为主,且运行范围主要集中在示范城市内部,受基础设施和氢能供给等限制,跨区域、长途运营还处于发展初期,燃料电池汽车中远途特色技术优势未能有效发挥。此外,针对70兆帕储氢系统、液氢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长途重载干线运输虽已具备场景实践基础,但受限于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标准法规不完善,尚未形成规模化示范应用。


有关对策建议


央企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一是要秉持包容审慎的原则,鼓励国有企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企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主动对接相关部门,争取产业规划、重点项目、财税优惠、成果转化、产业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将企业自身新兴产业发展重点纳入政府相关规划,努力将企业新兴产业平台打造成为国家级平台,形成共建共赢的合作生态。

二是要着力体制机制优化调整。国企在推动新兴业务发展时,应结合企业管控模式优化,加大新兴产业“放管服”改革力度,在机构编制、选人用人、薪酬待遇、综合计划、股权投资、项目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大自主权,优化产业投资负面清单,探索职业经理人、项目合伙人制度以及首创提成、项目分红、虚拟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建立容错机制,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

三是要优化发展方式和运营模式。国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内涵式和外延式发展并重,通过业务重组、混改、收并购、股权合作、引入战投等方式,加强与外部优势资源的战略合作和资本运作,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创新投资模式,强化多专项衔接配套,设立专项培育基金。

四是要培育产业生态圈。国资央企转型发展,要求企业在关注自身的同时,还要帮助和引导其生态环境中的中小企业共同转型,充分发挥超大市场潜能。央企要提升底层架构的开放性,通过资本纽带、业务共建等多种渠道强化与生态圈内中小企业的合作,积极运用各类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降低交易成本,带动中小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关注丨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微信社群”,即可加入氢能源与燃料电池专业交流群。欢迎各位专家进群交流!


往期回顾


1.关注 | 德国总理访华首站为何看的是氢能?

2.关注 | 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揭牌

3.关注 | 液氢技术跃升!“超级低温工厂”实现中国造

4.关注 | 深圳去年新增60余家氢能企业


来源 / 国资报告

编辑 / 孙雪甜

审核 / 张宁

责任编辑 / 张宁

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关注丨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知道你在看

关注丨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氢能源与燃料电池):关注丨央企加快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家好,艾邦氢能源技术网(www.htech360.com)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开通,主要分享氢燃料电池堆(双极板,质子膜,扩散层,密封胶,催化剂等),储氢罐(碳纤维,环氧树脂,固化剂,缠绕设备,内层塑料及其成型设备,储氢罐,车载供氢系统,阀门),制氢,加氢,氢燃料汽车动力系统等相关的设备,材料,配件,加工工艺的知识。同时分享相关企业信息。欢迎大家识别二维码,并通过公众号二维码加入微信群和通讯录。 艾邦氢能产业链通讯录,目前有2200人加入,如亿华通、清极能源、氢蓝时代、雄韬、氢牛、氢璞、爱德曼、氢晨、喜马拉雅、明天氢能、康明斯、新源动力、巴拉德、现代汽车、神力科技、中船712等等,可以按照标签筛选,请点击下方关键词试试 资料下载:

作者 808, ab